新華社南昌7月2日電(記者王運才 李興文 周科)“自從搞了新農村建設,場里跟以前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辦事也方便了?!痹诎咨硯X分場采訪時,農民李福英告訴記者,每天吃完飯,自己都要帶上4歲的孫子到村頭轉幾圈。
走進江西省橫峰縣紅橋場白沙嶺分場,只見場里道路整修一新,路兩旁柳樹成蔭,很多村民蓋起了小洋樓,房前屋后還鋪上了草皮;場部的辦事窗口前擺放著社保就業(yè)、計生服務等指示牌,墻上張貼著各種便民服務的辦事流程。
“新農村建設不但要改善村民的人居環(huán)境,而且要把公共服務延伸到農村?!睓M峰縣委書記程文說。
從去年以來,橫峰在全縣開展“文化科技進村居、黨建項目進村居、平安創(chuàng)建進村居、醫(yī)療服務進村居、扶貧幫困進村居、計生服務進村居、社保就業(yè)進村居、文明創(chuàng)建進村居、千名干部進村居、黨風廉政進村居”等在內的“十進村居”活動。
白沙嶺分場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總人口1180多人。談到“十進村居”帶來的變化,當地的村民和干部如數家珍。
在文化科技進村居活動中,白沙嶺分場置辦了各種健身器材?!叭缃癯鲩T就可健身,只要天氣好,茶余飯后,我每天都會到場里的休閑廣場上去鍛煉。”今年77歲的村民丁細毛說。
在黨建項目進村居活動中,白沙嶺分場成立了金豐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黨支部,推行支部+基地+協(xié)會+農戶“3+1”黨建工程,大力發(fā)展西瓜、葡萄、蔬菜等特色種植,帶動了百姓致富。在黨組織的幫扶下,村民曹柏林以專業(yè)合作社為依托種植麒麟瓜,如今種植規(guī)模已經發(fā)展到200多畝,為60多名村民提供就業(yè)機會,每年每畝收入可達8000余元。
在文明創(chuàng)建進村居活動中,白沙嶺分場先后組織“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評選活動,敬老愛老、鄰里和諧蔚成風氣。紅橋場黨委書記徐俊說:“如今,白沙嶺打架、相罵、賭博、盜竊的少了,鄰里和睦相處、勤勞致富的人多了,分場已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p>
白沙嶺分場的今昔變化,是橫峰縣“十進村居”活動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橫峰先后組織法律、農業(yè)、醫(yī)療、計生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下基層開展 “法律援助”、“健康直通車”、“黨員志愿者服務”等活動,為農民服務5200人次,辦實事2780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