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日報評論員:新聞記者要以深厚感情對待群眾
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 www.afdelivr.top   2011年09月22日 07時07分   來源:人民日報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個多月來,隨著“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深入開展,編輯記者們在田間地頭、工廠礦井,以實際行動探尋“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真實答案?!?/p>

    人民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各項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源泉?!笆冀K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這是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提出的時代要求,也是“走轉改”活動的思想根源。從根本上說,新聞工作屬于人民、為了人民,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白咿D改”活動要求新聞記者以深厚感情對待群眾,以高度自覺服務群眾,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也是新聞事業(yè)實現(xiàn)更大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傳播格局深刻變革,受眾需求更加多元,一方面工作條件大為改善,采訪手段更為先進,另一方面也對新聞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更好服務群眾有了更高期待。那種鼻孔朝天的“老爺記者”、隔窗看景的“車輪記者”、閉門造車的“文件記者”、粘貼復制的“電腦記者”,其作風飄浮、文風僵硬的背后,是丟棄了群眾觀點,放棄了群眾立場,脫離了群眾路線,遺失了基層這個最大的新聞源,忽略了群眾這個最重要的新聞主體,也割斷了新聞工作者與群眾的情感臍帶。

    因此,“走轉改”活動,實質上是在新的發(fā)展階段,賡續(xù)新聞界“接地氣”、“抓活魚”的好傳統(tǒng),進一步樹立群眾觀點、站穩(wěn)群眾立場、執(zhí)行群眾路線。只有深入群眾生產生活,才能走進群眾內心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生存狀態(tài),才能體會群眾冷暖訴求;只有感受群眾喜怒哀樂,才能把握群眾所思所盼。帶著感情走基層,加大民生報道分量,增強采寫百姓故事力度,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從范長江提出“一張報紙,一個記者,其基礎在群眾,前途也在群眾”,到穆青以“勿忘人民”激勵青年人,再到“走轉改”提倡“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激蕩著不變的赤子情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天的新聞工作者更需要帶著感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改革建設的關節(jié)點、抓住人民群眾的關注點、把握服務人民的著力點,以卓有成效的新聞輿論工作,匯聚起推進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相關鏈接
· 經(jīng)濟日報:“走轉改”活動要不斷深化 持之以恒
· 我國部署新聞網(wǎng)站和主要商業(yè)網(wǎng)站“走轉改”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wǎng)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