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1日電(記者 謝佼)6月1日,汶川縣水磨中學的孩子們非常開心,他們自己編排了一段藏戲,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劇本、臺詞、道具,全是這些可愛的藏族孩子自己親力親為。藏戲講述了一名不愛學習的青年,受到7人諷刺和批評,最終改變的故事。運用藏戲表達生活促進學習,這在以往并不多見。
舞臺上藏族小演員一出場,就把臺下記者震住了。低沉有力的誦念,莊重的面具,藏戲特有的步伐。一板一眼,都是藏戲獨有的味道。臺下響起了歡呼,孩子們自編的藏戲博得滿堂喝彩。仔細一看,腳上穿著運動鞋,藏袍下是牛仔褲,面具、盔甲居然都是用厚紙板做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學生們?yōu)橹畢群暗臒崆?。他們還跟著唱腔的節(jié)拍,整齊地打著拍子。
劇目持續(xù)了10多分鐘,名為《一名青年和七個寶貝》。講述了一名不愛學習的青年,受到7人諷刺和批評,最終改變的故事。這尚不能稱之為完整的藏戲,只是藏戲的片段。但從編劇、排練到演出,僅僅20多天。這對1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已經稱得上是文化的奇跡。全程參與編劇和演出的汶川縣水磨中學7年級9班藏族學生求吉說:“這個節(jié)目是個教育故事,班主任給我們借了一些帶子來看,放電影,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唱腔高亢,充分抒發(fā)了藏族少年的天性。小演員們有了不少的粉絲。臺下的同學拿著手機,充當攝影師,端得穩(wěn)穩(wěn)當當給他們攝像。無論是藏族同學還是漢族同學,都一個勁地鼓掌叫好。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jù)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故此得名。藏戲是藏族同胞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對藏戲的研究、繼承一直是中國文化界努力推動的工作,但多是對傳統(tǒng)劇目的整理,自編藏戲來表達生活,促進學習,這樣的藏戲很少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