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促進經濟平穩(wěn)增長
——當前我國貨幣政策述評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王宇)為應對物價過快上漲壓力,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頻頻祭出貨幣政策工具,多次上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當前流動性過剩跡象初步緩解。
央行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6.6%,前期快速增長的貨幣信貸呈現出平穩(wěn)回調的好跡象。
展望今后一段時期,如何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間的關系,將成為當前央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重要考驗。
百日內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頻頻出手效果彰顯
今年以來,在不到100天的時間里,央行先后三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不斷開展以資金回籠為主要方向的公開市場操作。
貨幣政策是一國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采取的貨幣調控措施,通過控制貨幣供給等各項措施,來影響市場上的資金流動,進而起到釋放經濟信號、熨平經濟波動的作用。
去年年底我國提出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取代持續(xù)了兩年之久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由此進入到一個相對頻繁的時期。在去年四季度,央行進行了一次加息和三次準備金率上調操作。
不過,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節(jié)奏更為緊密,這一時期也成為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使用次數最多的時期之一。經過一系列措施,當前我國大中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升至20%的歷史高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達到3.25%和6.31%的水平。三次上調準備金率后,累計凍結銀行體系資金超過萬億元。
在諸多貨幣工具作用下,我國銀行貸款增長也一改在歷年年初必然井噴的規(guī)律,增長規(guī)模在今年一季度有所收縮,廣義貨幣同比漲幅從去年一度超過30%的水平,逐漸回落至目前的16.6%,進一步向增長目標靠攏,可以說,當前我國貨幣環(huán)境正逐漸向常態(tài)水平回歸。
在經濟趨冷階段釋放貨幣、動用擴張的經濟政策;在經濟趨熱階段動用收縮措施,讓貨幣條件回歸常態(tài),這是我國央行一貫的調控思路,也是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控的主要特征。央行有關人士認為,較過去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而言,當前穩(wěn)健的貨幣環(huán)境對于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促進經濟保持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穩(wěn)物價仍是當前貨幣政策首要任務
在相關部門一系列平抑物價措施作用下,去年下半年以來形成的通脹壓力已有所遏制,但種種跡象表明,至今物價上漲過快的壓力并未明顯緩解。無論是從流動性、海外商品價格走勢還是從勞動力成本走勢來看,物價過快上漲仍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最緊迫問題。
目前來看,國內流動性遠超過2007年至2008年,流動性充裕局面短期內不會明顯改變;由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美元貶值和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攀升,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正日益增加。在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流動性總體寬松的貨幣推動以及人口拐點臨近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較大。
雖然3月份我國物價指數尚未公布,但市場普遍預計3月份物價漲幅仍將較高甚至會再度創(chuàng)出近年來的新高。穩(wěn)定物價仍是當前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一直以來,防范通脹被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視為貨幣政策的最主要目標,我國央行也將穩(wěn)定物價作為當前貨幣信貸調控的首要任務。對于物價與貨幣的關系,貨幣學派大師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終究是個貨幣現象。而在我國現階段,物價上漲的背后確實具有比較明顯的貨幣因素。根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殷劍峰的觀察,近年來,我國物價走勢與貨幣供應量增減之間,存在著相當直接的關聯,往往在貨幣供應出現快速增長后,物價走勢亦會跟著抬頭向上,其間二者時滯大約相差半年至一年。
當前全球通脹苗頭正在逐漸顯現,控制通脹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的重要任務。在新興市場國家自去年起持續(xù)收緊銀根之后,近期歐洲央行通過宣布加息開始了貨幣緊縮之旅。目前,我國廣義貨幣增速雖趨近調控目標,但考慮到穩(wěn)定物價的重要意義,當前實施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大環(huán)境并未改變,貨幣政策調控成果仍需鞏固和加強。
處理好“控物價”和“穩(wěn)增長”間的關系
在存款準備金率抬升至歷史高位之后,近期市場出現了對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和政策調控或將放松的猜測。如何處理好控物價和穩(wěn)增長間的關系,已經成當前貨幣政策的重大挑戰(zhàn)。
對此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認為,當前貨幣政策的調整方向是正確的,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面對調控中出現的困難和暴露的矛盾,在調控力度上不能打退堂鼓、不能搖擺,調控力度不能松動。
目前看來,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已經奏效,但現階段的任何松懈只會造成信貸快速反彈,進而造成通脹反彈的風險。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13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指出,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是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要決策。要處理好總量和結構的關系,抑制通貨膨脹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關系,綜合運用好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等多種價格和數量工具,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這為今后貨幣信貸調控指明了方向。這就需要保持政策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同時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在堅持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采取措施進一步消除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的同時,也要充分估計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避免政策疊加對實體經濟產生過大的影響。
就如何促進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作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日前發(fā)布的一季度例會聲明指出,今后要著力優(yōu)化信貸結構,引導商業(yè)銀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信貸支持,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yè)和產能過剩行業(yè)貸款。要發(fā)揮直接融資的作用,更好地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