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科院公布“棉花控緩釋肥”新技術 減少氮磷排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afdelivr.top   2011年01月10日   來源:

    新華社合肥1月10日電(記者 蔡敏)長期以來,我國肥料利用率低、流失嚴重的問題相當嚴重。而棉花由于生長周期長達200天左右,從播種到收獲一般要施肥4至5次,是化肥流失最為嚴重的農作物之一。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在大范圍農田試驗的基礎上,公布一項“棉花控緩釋肥”新技術。這種化肥不但對農民來說省工增產,而且大大減少了氮磷排放量,推動江河湖泊水環(huán)境治理。

    據了解,近年來,沿長江棉區(qū)因為保肥保水能力差,加上棉花生產用肥量大、施肥次數多,從而造成勞動力成本增加,肥料流失嚴重,成為江河湖泊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科院專家的研究表明,我國化肥當季利用率中氮、磷、鉀肥分別只有30%、25%、45%左右。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吳躍進介紹,“棉花控緩釋肥”主要針對棉花生長的需求,在普通化肥里添加了環(huán)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無機高分子材料,在土壤中遇水時,它們形成微米到納米尺度的內置網,通過對化肥營養(yǎng)元素進行“包裹”和水肥耦合,達到緩慢釋放、減少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其相關技術中已有4項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

    2010年,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在望江、宿松、無為、宣州等地2萬多畝棉田示范控緩釋化肥,結果顯示,控緩釋化肥只需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即可,棉花產量提高10%左右,每畝減少用工成本100至140元。而這種化肥的單價只比普通化肥貴7%-8%。

    吳躍進介紹,控緩釋化肥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節(jié)本增效,更重要的是能減少肥料養(yǎng)分的流失,最終減少對河流水體的面源污染。施用普通化肥,農田當季未吸收的氮、磷、鉀等進入水體和大氣,造成水質惡化,土壤板結變硬。按照巢湖流域示范與試驗結果,控緩釋化肥平均養(yǎng)分利用率比普通復合肥提高11%至22%,其中氮素利用率提高6至13個百分點、磷利用率提高5至20個百分點、鉀的利用率提高21至32個百分點。這為治理農業(yè)面源污染找到一條新途徑。

 
 
 相關鏈接
· 中科院成功開發(fā)面向盲人的互聯網無障礙閱讀系統(tǒng)
· 中科院學習傳達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中科院黨組舉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心組學習會
· 劉延東出席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成立儀式
·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到天津市科研單位、企業(yè)等調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