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5月22日電(記者 石慶偉)22日一大早,遼寧省遼中縣淮海農場場長于會懷就站在田埂上,指揮十幾臺插秧機在水田里來回穿行,一片片嫩綠的水稻秧苗很快鋪滿水面。
“今年入春以來氣溫一直偏低,而且經常下雨,農場3萬畝水田插秧僅完成了3500畝,今天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我們全程開展機械化作業(yè),爭?。翟碌浊叭客瓿刹逖?。”面孔黝黑的于會懷告訴記者。
根據(jù)東北三省最新農情統(tǒng)計,雖然罕見低溫多雨天氣嚴重影響了農事活動,各地春耕普遍推遲10天左右,但由于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組織農民多方采取應對措施,選取合適品種和技術措施,擴大機械化作業(yè)面積,加快春耕進度。目前黑龍江、遼寧、吉林完成大田作物播種超過2億畝,除水稻仍在抓緊插秧外,玉米等旱田播種已進入收尾階段。
東北地區(qū)是我國糧食重要主產區(qū),去年糧食產量超過1000億公斤,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占據(jù)重要戰(zhàn)略地位。
盡管今年東北春耕普遍推遲,但一些糧食專家對這里的糧食生產仍持樂觀態(tài)度。他們認為,一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業(yè)和糧食生產,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各項補貼及時發(fā)放到農民手中;二是農民對于當前糧價和各項支農政策較為滿意,種糧積極性較高。今年遼寧實施了新增25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計劃,全面加強36個產糧大縣和10個產糧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投資10億多元開展土地治理和水田節(jié)水改造。吉林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各項服務,組織1萬多名科技人員下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種糧,并利用現(xiàn)代傳媒手段及時為農民提供各類氣象、土壤墑情等信息,已為200萬農戶發(fā)送農事服務短信息3億條次。
剛從水稻插秧現(xiàn)場考察回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yè)大學教授陳溫福告訴記者:“春播推遲,作物生長期縮短,影響了一些地區(qū)的苗情,但也不必因此產生悲觀預測;根據(jù)東北水稻等糧食作物生長特點,如果在6至7月出現(xiàn)晴好天氣,加強各項田間管理措施,搞好今年東北糧食生產仍有很大希望?!?#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