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5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德國舉行的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發(fā)言,就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等重大問題闡述中方立場和主張。當天,為期3天的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在慕尼黑巴伐利亞莊園酒店開幕。來自全球大約50個國家的300多位政府首腦、國防部長、外長和高級安全官員將就資源安全和全球力量轉移、軍控與核不擴散、中東安全和穩(wěn)定、伊朗核問題、北約新戰(zhàn)略和阿富汗問題展開討論。新華社/路透
新華社德國慕尼黑2月5日電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5日出席了在慕尼黑舉行的安全政策會議,并發(fā)表題為《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的講話,就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等重大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和主張。
楊潔篪說,回首21世紀剛剛走過的10年,世界變化之大、之深刻,注定要在歷史長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而中國無疑是這變化圖景中的重要元素。幾個月前,中國剛剛慶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這是歷經艱辛探索而開創(chuàng)出一條全新發(fā)展道路的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GDP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使2.35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同世界從相互隔絕到利益密切相聯的歷史性轉變。
楊潔篪表示,今天的中國盡管實現了巨大發(fā)展,但困難還很多。中國人均GDP剛剛超過3000美元,居世界104位。發(fā)展不平衡問題還很突出,很多農村和偏遠地區(qū)還很落后,還有1.35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1000萬人沒有用上電。中國仍是發(fā)展中國家,真正實現現代化還需要長期艱苦努力。為了讓13億人過上全面小康生活,我們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爭取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fā)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這是中國出于自身和世界長遠利益的戰(zhàn)略選擇。中國發(fā)展了,對世界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會公正地記錄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從古至今,“和而不同”是中國人民十分珍惜的價值,所謂“國強必霸”的邏輯既有悖于中國的歷史,也有違中國人民的意志。
楊潔篪強調:“當代中國走的是和平發(fā)展道路,我們一貫堅持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堅定奉行自衛(wèi)防御的核戰(zhàn)略,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qū)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軍力建設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確保國內經濟社會發(fā)展順利進行。中國發(fā)展了,仍將堅持平等待人,絕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我們一貫倡導并踐行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我們主張的平等,不僅是形式上的平等,更是實質上的平等,要用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和包容世界的多樣性,尊重別國價值觀和自主選擇的發(fā)展道路,尊重別國的核心關切,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將心比心,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時,我們也會堅持原則,捍衛(wèi)自己來之不易的平等權力和正當權益。中國發(fā)展了,將會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絕不會做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事情?!?/p>
楊潔篪說:“我們深知,在這個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上,中國的前途命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只有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互利共贏,才最符合自己和別國的利益。中國在集中精力發(fā)展自己的同時,承擔著越來越多與本國國力和地位相符的國際責任。我們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推動成立了1200億美元的亞洲外匯儲備庫,對外簽署了6500億元人民幣的國際貨幣互換協議。我們免除了49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fā)達國家的債務,向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援助。我們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累計向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上萬人次,現正在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有2100多人,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中國維和部隊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不久前海地大地震中,8名中國維和人員不幸罹難。中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積極力量?!?/p>
楊潔篪指出:“中國的歷史性變化是與世界的發(fā)展變化相伴生的。過去10年,我們所處的世界經歷了復雜深刻變化。面對變化了的世界,我們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用合作的姿態(tài)謀對策。要樹立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合作觀,有效維護發(fā)展中國家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力;樹立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的利益觀,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的方向發(fā)展;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安全觀,互相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實現共同安全;樹立相互借鑒、求同存異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和發(fā)展模式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樹立相互幫助、協力推進的環(huán)保觀,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p>
關于中歐關系,楊潔篪指出,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35周年,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中歐之間已經建立起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當前,伴隨世界的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中歐關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雙方互為最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之一,在推動多邊主義、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方面擁有廣泛共識,在解決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問題上需要密切合作。中歐共同利益在擴大,在全球事務中的共同責任在增加,合作的基礎在鞏固,交流協作在加強,這將賦予中歐關系更強大的生命力。
楊潔篪說,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歐洲,始終把對歐關系作為中國外交的優(yōu)先方向之一,期待與歐方共同開創(chuàng)中歐關系更美好的未來。他說:“中歐關系的未來,有賴于雙方始終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彼此關系,珍惜和發(fā)展來之不易的局面;有賴于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也有賴于歐洲更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認識到一個發(fā)展的中國對歐洲是機遇,而不是挑戰(zhàn)。我們并不期待雙方在所有問題上看法一致,有分歧并不可怕,只要我們秉持開放包容精神,共識必將大于分歧,共贏必將大于摩擦,合作必將成為主流?!?/p>
楊潔篪說:德國文豪歌德曾經說過,“單槍匹馬總歸無力,合群永遠是仁者的最高需要?!闭驹冢玻笔兰o第二個10年的起點,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和挑戰(zhàn)的新時期。和衷共濟、合作共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各國實現安全與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并肩努力,攜手合作,不斷推進全球的普遍安全,開創(chuàng)人類繁榮進步的美好未來。
當天,楊潔篪還會見了德國副總理兼外長韋斯特韋勒、烏克蘭外長波羅申科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就推動雙邊關系發(fā)展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及地區(qū)問題交換了意見。

2月5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左二)進入德國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會場。當日下午,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在慕尼黑巴伐利亞莊園酒店開幕。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首次出席這一全球高規(guī)格的安全政策論壇,并在開幕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羅歡歡 攝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中國外長首次出席
新華社德國慕尼黑2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向 韓墨)備受關注的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5日開幕。300多位政府首腦、國防部長、外長和高級安全官員,將在今后3天的會議期間就資源和能源安全、軍控與核不擴散、阿富汗問題、北約新戰(zhàn)略、伊朗核問題、跨大西洋關系和歐洲安全架構等議題展開交流探討。
中國外長的首次出席給這一全球高規(guī)格的安全政策論壇增添了新意,吸引了各方關注的目光。
中國外長出席 拓寬會議視野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5日發(fā)表題為《中國首次派出高級官員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新聞公報,稱今年的安全政策會議有了新的議題和新的聲音。在世界面對21世紀新挑戰(zhàn)的大背景下,中國外長楊潔篪的出席被認為是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視野得到拓寬的證明。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主席伊申格爾說,“我們只有準備好以全球視野思考問題,才能回答當今的安全問題。它意味著包括亞洲的參與。”他說,除了傳統的跨大西洋和歐洲安全議題,會議首次引入了資源安全和全球實力格局變化。
他還說,期待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在安全會議上得到闡述。他說,(人們)能夠看到,中國“已準備更加積極地參與解決全球問題”,中國的出現給安全政策會議引入了新的主題區(qū)。
國際分析人士認為,由于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安全概念已發(fā)生明顯改變。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已不單由外交和安全決策者來解決,還需要經濟政策專業(yè)人士的參與。楊潔篪定于5日下午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等一起討論資源安全和全球實力格局的變化。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馬朝旭4日在北京說,楊潔篪外長將就能源安全和運輸通道的安全、氣候變化、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北約新戰(zhàn)略等問題闡述中國立場。
中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所長、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楊潔篪出席體現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也就是說,世界問題現在越來越全球化了,單靠一個國家解決是不行的,所以(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重視中國、邀請中國參加,因為很多問題離開中國解決不了。
議題接二連三 各方期待交鋒
跨大西洋關系和歐洲安全架構是此次會議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6日將就這一議題展開辯論。
在歐洲安全問題上,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尋求改變由北約主導的現有格局。去年11月底,俄總統梅德韋杰夫提出新的歐洲安全條約草案,謀求在北美、歐洲和中亞地區(qū)建立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政治軍事安全空間。這被認為是俄為改變現有的北約獨大的歐洲安全框架、重塑歐洲戰(zhàn)略平衡而采取的重要步驟。但西方國家對這一草案反應冷淡。
近東和中東地區(qū)的安全和穩(wěn)定,以及裁軍、軍備控制和核不擴散,也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和美國參議員約翰·克里將重點討論這一議題。
美國和俄羅斯2月1日開始在瑞士日內瓦重啟有關削減戰(zhàn)略武器新條約的談判,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有報道說,俄方希望2月27日前后結束談判。
1991年7月,蘇聯與美國簽署《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又稱第一階段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有效期至去年12月5日。去年年初,俄美雙方就制定新條約開始談判。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7月同意將兩國各自核彈頭數量削減至1500枚至1675枚。
本屆會議還將重點討論伊朗核問題。據此間媒體5日報道,伊朗外長穆塔基突然宣布與會,他是否能讓西方國家相信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意圖,他與包括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瓊斯、參議員邁凱恩等高級官員在內的美國代表團有無互動,人們拭目以待。
近日,伊朗核問題再現新動向。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將伊朗的低純度濃縮鈾運往國外加工成核燃料“沒有問題”。去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一份草案,要求伊朗在2009年年底前一次性將大約1100公斤低純度濃縮鈾運往俄羅斯進一步提純,再由法國將其生產成伊朗研究用核反應堆所需核燃料棒。但伊朗一直沒有表示接受這一草案,因此艾哈邁迪-內賈德的表態(tài)被看作是一個微妙信號。
西方對伊朗核問題轉機的出現產生幾分期望,又懷有一些疑慮。西方國家正積極籌劃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在這種時刻,向來立場強硬的伊朗總統作出妥協性表態(tài),讓西方國家懷疑這是一種變相拖延戰(zhàn)術。
阿富汗問題自然也是此次會議將討論的重要話題。在不久前舉行的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上,國際社會就解決阿富汗問題提出恢復安全、加強發(fā)展與治理,增強地區(qū)合作和國際援助三個目標。如何落實和貫徹這三個目標將是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英國國防大臣安斯沃思以及巴基斯坦和美國官員著重討論的內容。
北約新戰(zhàn)略將是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和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重點討論的話題。去年10月,拉斯穆森表示,北約正在起草制定新的戰(zhàn)略構想,以應對21世紀面臨的挑戰(zhàn)。北約新的戰(zhàn)略構想將涵蓋所有當前威脅人類的領域,包括能源安全、互聯網安全及黑客攻擊、反恐及武器擴散等問題。
北約成員國代表以及北約伙伴關系國代表上月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召開第三次有關北約新戰(zhàn)略構想的研討會。擔任北約新戰(zhàn)略構想12人專家組主席的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發(fā)言中強調了繼續(xù)發(fā)展和擴大伙伴關系對北約未來的重要性。她說,目前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包括伙伴關系的潛力是否得到了充分挖掘,同一套合作原則和工具是否適用于所有北約伙伴關系等。
21世紀的今天,世界日益相互依存。面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核裁軍等全球性挑戰(zhàn),再強大的國家都無法以一己之力成功應對,世界比以往更需要多邊合作。本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能否給全球安全問題的解決注入活力值得期待。

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巴黎會見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

2月4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右)在巴黎愛麗舍宮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左)。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新華社巴黎2月4日電(記者 彭夢瑤)法國總統薩科齊4日在巴黎會見了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
楊潔篪首先向薩科齊轉達了胡錦濤主席的新年問候和祝愿。楊潔篪說,去年以來,胡錦濤主席與總統先生在倫敦和紐約兩次成功會晤,達成重要共識,為兩國關系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阿夸耶議長、菲永總理訪華取得積極成果,有力地增進了兩國政治互信與各領域務實合作,兩國關系呈現加快發(fā)展勢頭。
楊潔篪表示,法國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中方一貫高度重視中法關系,愿與法方共同努力,加強高層交往,深化政治互信,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照顧彼此重大關切,擴大經貿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就重大國際地區(qū)問題的磋商與協調,不斷增強兩國關系的戰(zhàn)略性,推動中法關系取得更大發(fā)展。 詳細>>>
楊潔篪外長在尼科西亞會見塞浦路斯議長卡洛揚
新華社尼科西亞2月1日電 正在塞浦路斯正式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1日在首都尼科西亞會見了塞浦路斯議長卡洛揚。
楊潔篪首先轉達了吳邦國委員長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愿。楊潔篪說,中塞國情不同,但雙方始終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可信賴的朋友與伙伴。近年來,雙方高層交往頻繁,政黨、議會、民間交流活躍,各領域合作不斷取得進展,在聯合國等多邊組織中保持磋商與協調。
楊潔篪說,中方高度評價塞政府和議會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也一貫支持塞的獨立、主權與領土完整。中塞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發(fā)展合作的強烈愿望。中方愿與塞方共同努力,進一步鞏固兩國傳統友誼,不斷擴大貿易和投資規(guī)模,深化互利合作,推動兩國立法機構加強合作,相互學習和借鑒治國理政和立法方面的經驗,推動雙邊關系取得新發(fā)展,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 詳細>>>
外交部長楊潔篪28日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新華社倫敦1月28日電(記者康逸 郭瑞)出席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28日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楊潔篪再次對在海地地震中遇難的聯合國人員表示哀悼,對遇難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并感謝潘基文就中國8名維和警察在地震中遇難發(fā)來唁電。他說,中方將繼續(xù)支持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幫助海地戰(zhàn)勝災難,重建家園。
楊潔篪表示,過去一年,中國與聯合國在一系列重大全球和地區(qū)問題上開展了良好合作。新的一年,中國將繼續(xù)以負責任和建設性態(tài)度,全面參與聯合國各領域工作,切實履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為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繼續(xù)發(fā)揮積極作用。中方支持將于今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高級別會議。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