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2月3日電(田建軍、趙輝)日前公布的《2009年湖北濕地報告》顯示,作為“千湖之省”,湖北省濕地已成為我國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每年濕地生物棲息地價值超過33億元。
在這份報告中,湖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蔡述明等濕地專家運用市場價值法、生態(tài)價值法、固碳價值法、影子工程法等計算方法及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取濕地為生物提供避難所這一公益價值來計算,成功得出“千湖之省” 每年濕地生物棲息地價值為33.52億元。
湖北濕地分為河流、湖泊、沼澤和沼澤化草甸、庫塘等4大類,近1/3得到了有效保護。目前全省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31個、濕地公園7個,總面積達38萬多公頃,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24.1%。
如在湖北龍感湖,越冬的白鶴數(shù)量最多時達400多只,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大種群。水生動物中,白鰭豚、中華鱘等要借助濕地產卵。水草叢生的濕地環(huán)境不僅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養(yǎng),同時也為它們提供了重要棲息地,成為其生命循環(huán)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