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4日電(記者王春雨)位于中俄邊境的黑龍江省撫遠縣為保護界江魚類資源,從2001年開始累計向中俄界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投放鱘鰉魚、大馬哈魚等名優(yōu)特魚類苗種1500萬尾,有力促進了中俄界江魚類種群的恢復(fù)。
撫遠縣是有名的“中國鱘鰉魚之鄉(xiāng)”、“中國大馬哈魚之鄉(xiāng)”。但在上個世紀(jì)90年代前,由于連年超強度捕撈,撫遠縣漁業(yè)資源面臨枯竭。
從2001年開始,撫遠縣開始實施封江育魚、降低捕撈強度,并逐年增大向黑龍江、烏蘇里江的魚苗放流量。截至目前,撫遠縣在黑龍江、烏蘇里江上的捕撈船只已經(jīng)由過去的1000多艘減少到500艘,使黑龍江、烏蘇里江撫遠江段魚類資源呈現(xiàn)恢復(fù)性增長。
鰉魚學(xué)名為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起源于一億三千萬年前,是白堊紀(jì)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稱。達氏鰉性情兇猛,屬于大型肉食性魚類,壽命很長,能活50年以上,現(xiàn)僅存于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