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 葛如江)北京奧運會開賽已經(jīng)一周。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最大的收獲,不只是金牌榜居首位,還有民眾心態(tài)的日漸成熟。不是成王敗寇的慣性思維,而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包容大度。毫無疑問,這種包容而平和的心態(tài)正是自信心回歸的最好體現(xiàn)。
曾幾何時,我們對金牌看得太重。回想1988年漢城奧運會,“體操王子”李寧失利,舉國上下批評之聲不斷。今天,杜麗、朱啟南、譚宗亮他們無疑是幸運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海外兵團”,因去國外而備受責難;當時他們能想象到今天郎平、欒菊杰還依然被國人如此厚愛嗎?
百年奧運,今朝夢圓。對于國人而言,北京奧運會已遠遠超出一場體育賽事。在這個意義上,不難理解國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
三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發(fā)展,追趕世界。伴隨著這種努力,大多數(shù)國人的心態(tài)已然日趨開放、理性、成熟、從容。這種精神風(fēng)貌已經(jīng)在本屆奧運會上呈現(xiàn)在了世人眼前。當捷克女選手將奧運首金收入囊中,我們對她不吝贊美之辭,我們?yōu)楸睄u康介而喝彩,為谷亮子而叫好,為賓德拉而歡呼,為菲爾普斯而放歌!
奧運賽事展現(xiàn)的是奧林匹克精神。多一塊金牌當然光榮,但用包容而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賽事,卻是比金牌得失“含金量”更高。多些鼓勵和加油,讓我們看到的是“更快、更高、更強”和“團結(jié)、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的宣示和弘揚。
奧運會更是彰顯中華民族包容、博大胸懷的好時機。我們每一個運動員都應(yīng)做到贏要贏得精彩,輸要輸?shù)么髿?。運動員無論贏得獎牌與否,無論代表哪一個國家參賽,只要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增進世界與中國的相互理解,就應(yīng)當贏得我們的敬意和掌聲!
包容與平和是大國的一種自信心態(tài)。從以金牌論英雄,到以包容心態(tài)看奧運,見證著中國在發(fā)展中不斷走向強大和繁榮的自信成熟。2008之后的中國,自信的腳步必將愈加穩(wěn)健從容,背影必將愈加自信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