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潘治 賈文軍)千年前,我們的名片是絲綢、茶葉、瓷器;
百年前,我們的名片是“東亞病夫”,是我們不愿承認但又難以擺脫的“名片”;
現(xiàn)在,歷經(jīng)改革開放三十年洗禮的中國人,又拿出了一張嶄新的名片——北京奧運會。
國力打造完美名片
這一張名片,絕非一個普通的運動會可以代替。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用迅猛、持續(xù)發(fā)展的國力來打造的。這張名片,更形象、更直接地介紹了中國。
“這里有地鐵、星巴克、7-11(連鎖便利店),北京和美國的大城市沒什么區(qū)別。”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如此描述他眼中的北京。
“舉辦奧運會使中國得以向世界展示其經(jīng)濟建設的巨大成就?!币晃幻欣锟恕っ筛珩R利的美國記者這樣寫道。
“中國并非因為奧運會才出現(xiàn)了爆炸式的經(jīng)濟增長,事實上,中國經(jīng)濟在20多年來一直在快速增長。這里發(fā)生的一切令人炫目?!钡乱庵俱y行高級管理人員羅伯特·弗勒里希如此說。
誠然如此。正是中國不斷增長的“硬實力”,才讓中國有機會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下五環(huán)標志,才讓我們得以在這張名片上擁有自信的“頭銜”。
“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到中國,發(fā)現(xiàn)這里和我們的想象完全不一樣?,F(xiàn)在我們才理解,中國跳躍式的發(fā)展是什么樣的,好比我們很多葡萄牙人都用過手搖式的電話,但許多中國人接觸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手機?!眱晌黄咸蜒烙浾咴谛蹅サ摹傍B巢”前表示。
這張名片,有效地向尚不了解中國的人們介紹了現(xiàn)代的中國。中國,不再是辮子、小腳、紅寶書、自行車這些形象符號的集合。這張名片,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多種傳播手段的協(xié)助下,向世界介紹了一個真實的中國。
自信打造全民名片
北京奧運會絕不僅僅屬于運動員,屬于北京市,事實上,中國13億人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齊心合力匯聚在奧林匹克旗幟下。每個中國人,都在這張奧運名片上寫下了自己的自信。
“我們看到每個賽場的工作人員都展現(xiàn)出極大的激情,他們的工作令人滿意?!眹H足聯(lián)官員布朗說。
“這里的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開心??纯粗車徽撃信仙?,他們都在微笑?!眮碜悦绹挠慰蛫W多蘇萊向他的記者同胞介紹他的中國見聞。
“同一個國家,同一個目標”、“‘中國制造’的奧運會令中國人自豪”、“舉辦奧運會讓中國驕傲”,國際媒體紛紛聚焦中國。
我們的自信,不僅僅來源于鳥巢、水立方等37座光彩奪目、世界一流的奧運場館;不僅僅來源于日益改善的空氣質量、便捷暢通的城市軌道交通;我們的自信,更多地來源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來源于中國在各個領域獲得的巨大成就。
從護衛(wèi)圣火,到汶川加油,再到為奧運歡呼,中國人、中華民族不再沉默,他們大聲地表達自己、展示自己。
中國籌辦奧運會的整個進程,都凝聚著全體中國人的熱忱支持;而奧運籌辦工作的點滴進展,又不斷讓這份凝聚力更加緊密。借助奧運契機,中華文明有了更多與西方文明交流的機會,在全世界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奧運也讓中國在世界舞臺頻繁亮相。這一切,都標志著中國“軟實力”的與日俱增。
規(guī)則打造大國名片
這個世界,既有“文明的沖突”,也有“同一個世界”的夢想。正如與奧運會的公平競爭一般,在世界公認的規(guī)則下,中國拿出奧運“名片”,收到的效果要遠遠超過硬性的宣傳。
“為什么你們不了解我們?”
“為什么你們要這樣做?”
在東西方文明的碰撞中,雙方不止一次地發(fā)出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那么,為了解答這些疑問,以及讓別人了解自己,又該拿出怎么樣的手段?
以美國為例,硬性推銷型的“美國之音”,其傳播效果遠遠比不上“喬裝打扮”的好萊塢。
對中國來說,向世界展示自己,一屆開放、自信的奧運會,其效果也遠遠超過印在材料上干巴巴的數(shù)據(jù)。
“中國正在積極地向前邁進,它變得越來越開放。”最近剛剛訪問中國的美國學者約翰·肯尼迪說。
“有些人似乎認為奧運會會給中國在世界上帶來一場公共關系的危機,但我想他們完全錯了?!奔幽么髮W者馬加雷特·溫特這樣認為。
打開一扇窗戶,進來的蒼蠅畢竟是少數(shù)。
中國人現(xiàn)在的這張名片,更因印上了奧林匹克的五環(huán)標記而流光溢彩,奪目生輝。
一個崛起的大國,在經(jīng)歷了歷史的輝煌與屈辱的沉淀之后,也正在努力地和這個世界融合,同時用越來越熟練的外交、公關手段來展示自我。這個過程是漸進的,也是不可逆的。
從1990年的亞運會,到1995年的世界婦女大會,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還有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中國人變得越來越熟悉這套國際游戲規(guī)則。
不僅僅是奧運會,包括孔子學院、少林功夫,這些何嘗不都是中國人的“名片”?千百年來,擁有“四大發(fā)明”的中華文明一次次地更新著“中國名片”。這張由十三億中國人傾力打造的名片,昭示著一個自信自強、團結奮進、繁榮進步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