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建莆田5月28日電(記者許雪毅 姬少亭)為紀(jì)念兩岸媽祖文化恢復(fù)交流20周年和湄洲媽祖金身巡游臺灣10周年,首屆莆臺媽祖文化活動周28日在福建莆田市開幕。
上午9點左右,莆田市鳳凰山廣場鑼鼓喧天。近2000人的民俗踩街隊伍沿著文獻路,到達步行街。壽星隊、紅燭隊、大頭娃娃炮仗隊、高蹺表演、十音表演……在沿途觀眾的歡呼聲中,踩街隊集中展示了莆田民間“福首”、“祝壽”、“婚娶”、“喬遷”等禮俗,還加入了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藝表演。
11點多,在媽祖文化傳播地文峰宮,舉行了媽祖祭典“三獻禮”儀式。
臺灣臺中大甲鎮(zhèn)瀾宮總務(wù)、臺灣媽祖聯(lián)誼會總干事劉玉麟穿梭在踩街隊伍中,忙著用相機記錄這熱鬧的場景。他告訴記者,1987年大甲鎮(zhèn)瀾宮的媽祖信眾首次到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參加祭祀活動,打開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大門。大甲鎮(zhèn)瀾宮保存的2萬多張照片中,五分之二是來大陸參與媽祖文化交流的。
臺灣北港朝天宮副董事長蔡輔雄說,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巡游臺灣,在臺灣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媽祖熱”?!叭送?、神同源”,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不斷熱絡(luò),將進一步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
臺盟中央副主席劉亦銘、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何少川等參加了開幕式。首屆莆臺媽祖文化活動周參演人數(shù)近5000人,來自海峽兩岸、香港及海外的媽祖研究機構(gòu)代表、專家學(xué)者360多人前來觀摩。期間將舉辦兩岸百場木偶戲表演、媽祖貢品展、媽祖城規(guī)劃展示、紀(jì)念湄洲媽祖金身巡臺十周年座談會等活動。
媽祖,原名林默,誕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相傳媽祖扶危濟困,救助海難,被尊為“海上女神”。全世界有2億多名媽祖信眾,臺灣全島較有規(guī)模的媽祖廟有800多座,信眾達1000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