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23日電(記者邵海軍)在被稱作“貧瘠甲天下”的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火車頭希望中學”初一(4)班寬敞明亮的大教室里擺放著一部錄音機,50多個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正在上英語聽力課,他們認真傾聽,仔細辨別著語音。這是日前記者看到的一個教育扶貧點的情景。
據(jù)固原市原州區(qū)教育局介紹,原州區(qū)“教育貧困”明顯,多年來教育投資捉襟見肘,很多中小學校的校舍失修,教學設(shè)備缺乏。自2002年鐵道部與固原市原州區(qū)結(jié)成扶貧對子以后,鐵道部重點對原州區(qū)進行教育扶貧,截至目前,共援建火車頭希望學校13所,為中小學購置電腦、課桌、音樂和體育等教學設(shè)備和器材,出資進行教師培訓并完善遠程教育網(wǎng)絡(luò)。
教育扶貧提高了中小學學生入學率,讓更多的山區(qū)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原州區(qū)“火車頭希望中學”校長方向明告訴記者,2007年9月底二期教學樓和綜合樓完工以后,600多名周邊山區(qū)的孩子可以來此就讀。
蘭州鐵路局駐固原扶貧干部楊曉宏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扶貧先扶志,脫貧先治愚”,“教育扶貧”是鐵道部確定的“造血”式扶貧工程之一。鐵道部從2002年至2007年累計對原州區(qū)投入幫扶資金5527.08萬元,其中教育幫扶資金3455.46萬元,占總投入資金的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