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董峻)今年以來,各地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可以概括為“開局良好、進展順利、總體健康”。同時,從記者采訪和群眾反映看,有些地方對新農村建設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部分干部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短期工作目標來要求和部署,在工作推進上操之過急,缺乏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
如,有的地方不恰當?shù)匾螅补穬蓚纫暰€所及范圍一律要綠化美化。還有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脫離當?shù)貙嶋H,盲目攀比發(fā)達地區(qū)。極少數(shù)地方甚至以“大會戰(zhàn)”的方式要求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
年初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這“五要、五不要”應當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原則。
2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講話時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從本世紀頭20年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經(jīng)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從更長遠的時間看,即使將來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了,“三農”問題依然是關系我國發(fā)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一哄而起”之后,很可能又“一哄而落”。對此,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搞好規(guī)劃;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各地資源稟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文化傳統(tǒng)千差萬別,新農村建設的起點高低和進展快慢也會各不相同,絕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檢驗、去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對大多數(shù)地區(qū)而言,必須突出抓好生產(chǎn)發(fā)展,重點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多下功夫,多想點子,多出思路,多辦實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