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張毅)2005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第4年,是我國進入后過渡期的第一年,也是貿易摩擦最劇烈的一年。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我國繼續(xù)保持外貿政策的穩(wěn)定性,妥善處理貿易爭端,使我國的進出口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對外貿易結構明顯改善,全年進出口總額預計超過1.4萬億美元。
今年以來,國外針對我國的貿易摩擦加劇。前3季度,遭遇各類貿易摩擦的涉案金額達到89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達到百億美元左右。貿易爭端的對象不僅有發(fā)達國家,還有不少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貿易爭端的產品逐步由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品擴大到高附加值產品,由貨物貿易擴展到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貿易爭端導致了貿易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影響了企業(yè)的正常生產和經營,對我國外經貿發(fā)展的整體環(huán)境也造成了危害。
面對越來越劇烈的貿易摩擦,我國有關政府部門、行業(yè)商會和廣大企業(yè)密切合作,沉著應對。中歐、中美通過談判,妥善解決了紡織品貿易爭端。其它貿易爭端大多也取得了較好的結果。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中央政府、地方商務主管部門、中介機構、有關企業(yè)“四體聯(lián)動”的工作機制,健全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推進了預警機制、信息報送機制等配套體系建設。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出口政策穩(wěn)定,特別是地方分擔出口退稅的比例下調,以及妥善處理了貿易爭端,促進了外貿出口的增長。自今年6月份以來,月度出口額連續(xù)超過600億美元,出口增速連續(xù)40多個月保持在20%以上。海關最新統(tǒng)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出口6865.4億美元,同比增長29.7%。由于宏觀調控以后國內投資需求減弱,今年以來進口增速大幅回落,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措施的出臺,刺激了進口,自8月份以來進口增長很快,但仍低于出口增幅。據(jù)海關統(tǒng)計,前11月進口5957.3億美元,同比增長17.1%。
在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也明顯改善。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高于整體出口增幅。前兩年增長迅猛的原油和成品油進口,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口原油1.2億噸,同比增長4.4%,預計全年進口1.3億噸,增幅明顯回落;同期我國成品油進口為2825萬噸,同比下降17.9%。
在外貿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值得關注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由于出口快速增長,外需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處于歷史最高水平。一旦國際市場和貿易環(huán)境趨緊,外需減弱,近年來投資形成的產能陸續(xù)釋放出來后,國內供大于求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二是外貿順差增長過快,對我國帶來不利影響。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順差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908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貿易順差的大幅增加,不僅不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且增加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難度,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新的借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