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部舉辦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頒證儀式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afdelivr.top   2005年11月28日   來源:文化部網站

    11月28日下午,文化部在京舉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蒙古族長調民歌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證書頒發(fā)儀式”。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松浦晃一郎、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文化部部長助理丁偉、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大使張學忠等出席了頒證儀式。

    11月2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申報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中國、蒙古國聯(lián)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榮列榜中。其中,“蒙古族長調民歌”是我國首次與外國就同一非物質遺產聯(lián)合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并通過的項目。

    “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流傳于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qū)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以“十二木卡姆”為代表,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木卡姆音樂現(xiàn)象分布在中亞、南亞、西亞、北非19個國家和地區(qū),新疆處于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最東端,得益于橫貫歐亞的古代陸上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維吾爾木卡姆作為東、西方樂舞文化交流的結晶,記錄和印證了不同人群樂舞文化之間相互傳播、交融的歷史。因此,“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人們贊譽為“華夏瑰寶”、“絲路明珠”。本次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成功,將極大地推動“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保護、傳承,使這朵中華藝苑中的奇葩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草原、與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是蒙古民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志性展示。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是一種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qū)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區(qū)。為了更好地共同保護好這一遺產,我國與蒙古國就蒙古族長調民歌聯(lián)合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

    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下簡稱“代表作”)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8年11月做出的決議,對于具有重要價值的、瀕危的,并制定了完備的10年拯救計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列入代表作名錄,從而更好地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包括中國“昆曲藝術”在內的第一批19項“代表作”;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包括中國“古琴藝術”在內的第二批28項“代表作”。

    今年,我國申報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歷史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及其在相關群眾、社會中所擁有的重大影響,以及因種種原因面臨消失的危險而最終被由18名成員組成的國際評審委員會選定。

    蒙古族長調民歌,盡管中國和蒙古國根據(jù)本國實際,對其進行了力所能及的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長調民歌整體衰微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對長調民歌所采取的局部、分割或零散的保護方式遠遠不能應對所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與沖擊。中國方面提出了與蒙古國聯(lián)合,共同將蒙古族長調民歌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蒙古國政府積極回應了中國方面的建議。中蒙兩國聯(lián)合申報的成功,意味著在未來的10年里,兩國在蒙古族長調民歌保護方面進行合作,共同協(xié)調采取保護措施,把保護工作做得更好。兩國將在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田野調查、研究、保護方法、保護措施等方面,進行密切和有效的聯(lián)合行動。這對于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對于蒙古族長調民歌進行更好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