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輕車簡從,不事先打招呼,不帶新聞記者,來到靜??h唐官屯鎮(zhèn)薛家莊村,了解情況,調查研究,直接聽取農民群眾對搞好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
薛家莊村位于靜??h南部,共278戶、673人,其中低保戶14家,五保戶5家,特困戶3家。全村耕地面積2450畝,去年村集體收入6萬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六七千元。
孫春蘭在途中察看了一所農村小學。這所小學是由企業(yè)捐建的,附近三個村的孩子在這里上學。孫春蘭與匆忙趕來的校長交談,了解學校的教學、學費、學生伙食、教師工資、有沒有孩子失學等情況,并察看了教室、學生活動室、學生午休室,囑咐校長要加強學校管理,提高師資水平。孫春蘭沿途察看了農作物長勢情況,下車與正在田間勞動的農民聊起家常,詳細詢問玉米長勢、產量、收入和家庭生活等情況。
在薛家莊村,孫春蘭先后來到困難戶朱德友和薛印貴家。朱德友今年62歲,因修房屋從高處墜落造成高位截癱,家庭收入主要靠妻子務農及民政部門發(fā)放的慰問金。薛印貴67歲,夫妻住三間土房,主要靠務農維持生活。孫春蘭還與在村里遇到的張玉紅、薛從凱、徐金山、王岐盛等群眾交談,了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來到村里的小超市,了解經營情況。
在村委會,孫春蘭與村民代表座談。村民代表十分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他們說,千百年來都是農民給國家交稅,現(xiàn)在不但不用交了,還給我們補貼,村里通了路,通了自來水,通了電話,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他們反映,與別的村比還比較窮,主要是以種糧為主,沒有水利設施,沒有村辦企業(yè),只能靠天吃飯。村集體收入主要靠一部分租種的土地和在村里設的兩個通訊塔的收費。
孫春蘭聽了發(fā)言,與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一起探討脫貧致富的方法門路。她說,改變落后村的面貌,關鍵要靠村干部。村民選舉我們,就是把改變生活的希望寄托給我們。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這就要求村干部更要起到領頭人的作用,學習先進村的好經驗,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加大農業(yè)調整力度,開辟致富門路,把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共同建設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到困難村、困難戶,轉作風,接地氣,摸實情,解難題,開展結對幫扶,改變落后面貌,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各區(qū)縣不要等待,要先行一步,每個村、每個居委會都要派干部去,面對面地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即知即改,以優(yōu)良的作風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在回來的路上,孫春蘭與同來的領導同志一路研究,要在加強困難村班子建設、市直機關下派干部幫扶、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開辟致富門路、開展清潔家園行動等方面,給困難村以實實在在的幫助,讓農民真正富裕起來。
天津市領導尹德明、段春華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