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實施的“中部市縣農民增收三年計劃”于2012年底收官。三年來,中部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9年的3567元增長到2012年的6356元,平均增幅連續(xù)三年高于全省,扭轉了中部市縣農民純收入平均增幅長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這是記者從省農業(yè)廳獲悉的。
據統(tǒng)計,2012年,五指山、定安、屯昌、白沙、保亭、瓊中等六市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5783元、6989元、6943元、5785元、5598元、5546元,均超額完成預期目標。五指山、白沙、保亭、瓊中等4市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超過20%,增速位居全省前四位。
實施增收計劃三年來,中部市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平均增幅連續(xù)三年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個百分點以上。2010年,中部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達到4156元,比上年增長16.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3個百分點。2011年,中部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達到5295元,增長27.4%,比全省高5.2個百分點。2012年,中部市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56元,比三年計劃期末目標5400元高出956元,增幅20.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2個百分點。
而此前,中部市縣農民收入增幅一直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差距不斷拉大。2006年—2008年,全省農民收入的平均增幅是16.12%。在這三年當中,中部市縣只有白沙超過全省的平均增幅,為17.62%,其它市縣都沒有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據介紹,三年來,海南省在財政上向中部市縣進行了傾斜,共安排中央及省級財政支農資金約87億元,中部六市縣本級財政資金投入約12億元,其中保亭三年累計投入涉農資金4.78億多元。海南省扶持了一系列產業(yè),促進中部市縣經濟快速增長,包括新建綠色優(yōu)質瓜果菜基地,建設標準化畜禽養(yǎng)殖小區(qū),以及發(fā)展桑蠶、蜂蜜、竹筍、花卉等特色種植業(yè)等。如今,中部市縣已經打造出了“保亭什玲雞”、“五指山豬”、“瓊中綠橙”、“瓊中蜂蜜”、“白沙竹筍”、“定安黑豬”、“屯昌黑豬”等一系列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今年,海南省還將啟動新一輪“中部市縣農民增收四年計劃”,將按照特色資源稟賦優(yōu)先、農民增收優(yōu)先、比較效益優(yōu)先、生態(tài)效益優(yōu)先的原則,改造提升橡膠、檳榔等傳統(tǒng)產業(yè),培育新型特色高效產業(yè),形成一批規(guī)模較大、產業(yè)關聯(lián)度高、聯(lián)結農戶多、增收效果顯著的支撐產業(yè)體系;同時著力發(fā)展農村二、三產業(yè),提升農村居民非農收入。(記者 況昌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