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間,北京沙化土地又減少了445公頃。到今年年底,北京5萬多公頃的沙地將全部治理完畢。
日前公布的北京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jiān)測成果顯示,2009年,北京沙化土地面積比2004年減少了445公頃,約下降了4個百分點。另有2000公頃中度沙化土地通過治理,轉化為輕度沙化土地。
從1994年開始,北京每5年就要對沙化土地進行一次監(jiān)測,“相比過去5年下降2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這5年北京沙地的減少幅度是最大的?!笔袌@林綠化局治沙辦負責人李金海介紹。
治沙,不外乎植樹種草。永定河流域昔日土地沙化嚴重。位于門頭溝永定鎮(zhèn)與石景山、豐臺區(qū)交界處的永定大沙坑,深達42米,曾是京西最大的沙塵污染源。從2007年開始,市區(qū)政府累計投資近1億元實施生態(tài)治理,通過大面積營造景觀林,如今這里已經成了綠樹成蔭、風光秀美的森林公園。延慶龍慶峽荒灘,總面積1.5萬畝,是多年來水土流失和洪水沖擊形成的卵石灘,土層較薄,植被稀少,加之挖沙取石,土地沙化非常嚴重。從2002年開始到2008年,延慶縣分四期對荒灘進行了綜合治理,栽植油松、元寶楓、新疆楊等苗木47萬株,荒灘變成了郊野公園。
監(jiān)測顯示,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工程、“五河十路”等一大批生態(tài)治理工程,北京5萬多公頃沙化土地已經逐步被綠色覆蓋。今年年底前,“沙土不露天”的目標將基本實現。
“下一步,我們要對現有的沙地綠化景觀進行提升。除了種樹,還要在樹下種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喬灌草結合,既美化環(huán)境,又抑制揚塵的產生。”李金海介紹。
在保護首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同時,治沙還催生了京郊的“沙產業(yè)”。利用林間空地養(yǎng)雞、種菜、培育藥材,近年來成了農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徑。據統(tǒng)計,截止到去年底,北京發(fā)展各種類型的林下經濟1.06萬公頃,帶動農民就業(yè)6萬戶、24萬人。僅去年全市新增的4000公頃林下經濟,就實現產值13億元。 (記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