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特大一级大片_藏经阁试看120秒_黄色片A级免费看_操人视频在线

  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tài)>> 部門信息
 
我國計劃10年內完成"可燃冰"資源普查和開發(fā)研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afdelivr.top   2009年10月30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我國“可燃冰”儲量有多少,何時能夠進行實質性開采,如何解決開發(fā)利用中的技術難題?10月28日下午,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 “可燃冰”記者通氣會,就輿論最為關注的幾大焦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洪濤表示,當務之急是評估研究“可燃冰”開發(fā)利用的安全性、環(huán)保性,在確保環(huán)境安全的前提下盡早開發(fā)利用,呼吁國家有關方面支持,計劃再花10年時間制定相關規(guī)劃、開展資源普查和開發(fā)研究。

    就輿論最為關注的幾大問題,張洪濤、海域“可燃冰”鉆探第一航次首席科學家張海啟、陸域凍土帶“可燃冰”鉆探首席科學家祝有海分別作了回答。

    就“可燃冰”何時進入實質性開采,張洪濤表示,我國陸域“可燃冰”預計10~15年內、海域的預計在20年后進入商業(yè)開發(fā)。我國雖然發(fā)現較早,但歐美發(fā)達國家已經有了在2015年投入開發(fā)的具體規(guī)劃,在開發(fā)利用研究方面我國還顯落后,國家應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及早制定相關規(guī)劃,給予大力支持。

    就如何解決開采技術難題,張洪濤表示,我們對“可燃冰”的成藏理論、分布規(guī)律還知之甚少。開采1立方米“可燃冰”,將釋放164立方米甲烷,造成巨大的壓力空缺。開采的最大難題是防止因瞬間壓力釋放引發(fā)滑塌等地質災害,要防止其所含甲烷釋放加劇全球“溫室效應”。以海底“可燃冰”開發(fā)為例,涉及到鉆探、海水氣化、海底運輸、水下電纜保護、海底生物保護等多個難題。

    祝有海介紹,當前“可燃冰”的開采方法主要有:熱激發(fā)開采法,即直接對“可燃冰”層加熱,使其溫度超過其平衡溫度,使“可燃冰”分解為水和天然氣。減壓開采法,即通過降低壓力促使其分解?;瘜W試劑注入開采法,即向“可燃冰”層注入鹽水、甲醇、乙醇等,破壞其成藏平衡條件,促使其分解。此外,還包括二氧化碳置換開采法和固體開采法。

    就我國“可燃冰”的資源儲量,張洪濤表示,當前預測的只是估算的資源量,是依據一定的地質工作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參考數字,將為下一步摸清具體的資源儲量提供參考。當前的工作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未來10年的工作是探明資源儲量,解決“有多少”的問題。

    “由于‘可燃冰’與煤炭、煤層氣混雜,未來在礦業(yè)權設置和管理上可參照煤層氣的管理模式?!睆埡闈f,“開采主體應通過市場競爭選擇,實現無害化、規(guī)?;_采?!?/p>

    9月25日,我國在陸域凍土帶鉆獲“可燃冰”的消息發(fā)布后,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張洪濤表示,中國地調局先后收到國內外數十家媒體的采訪邀請,國內民眾在互聯(lián)網上熱烈討論,表達了高興的心情。他強調,“可燃冰”日益成為全球能源競爭、“后石油時代”的戰(zhàn)略資源,我國陸域凍土帶“可燃冰”的發(fā)現,其意義決不亞于發(fā)現大慶油田,開采得當必定是全球未來發(fā)展的“福音”。

    在海域“可燃冰”調查方面,張海啟介紹,截至今年9月份,我國已出動7艘調查船,實施26個航次,已完成全部外業(yè)調查,實施鉆探井8個、取芯5孔、總進尺2286.4米。(記者 劉振國 于德福) 

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鉆獲"可燃冰"

    國土資源部于9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稱,我國先后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zhèn)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qū)發(fā)現“可燃冰”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后第三個在陸域鉆獲“可燃冰”的國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代表國土資源部向外界發(fā)布了這一消息。

    此前的2007年5月,我國曾在南海北部鉆獲海域“可燃冰”。這次在陸域發(fā)現并鉆獲“可燃冰”樣品,是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證明了我國凍土區(qū)存在這種資源,對認識其成藏規(guī)律、尋找新能源有重大意義,也再次證明我國“可燃冰”調查與研究水平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詳細

我國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正式入列

    10月18日,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代表范萬春(前左二)向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馬申達(前左三)移交船模。當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在廣州正式入列。該船集地震、地質調查等多項調查功能于一體。采用了國際先進的電力推進系統(tǒng)、動力定位、全回轉舵槳等技術及設備,配置了深海水下遙控探測系統(tǒng)、深海取樣分析和高分辨率地震調查系統(tǒng)等多種高科技調查設備。全船設計排水量達4600噸,續(xù)航力1.5萬海里,總造價近4億元人民幣。該船的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裝備步入國際先進行列。新華社記者 周文杰 攝

    10月18日,海洋六號的船務人員在駕駛室里為起航做準備。新華社記者 周文杰 攝

    新華社廣州10月18日電(記者 梁鋼華)18日上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學龍在廣州正式向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移交了“海洋六號”船舶適航證書。這標志著我國第一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正式入列,將使得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裝備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公認的21世紀替代能源之一。近年來,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統(tǒng)一組織下,我國地質調查部門先后在南海北部和青海內陸采集到可燃冰實物樣本,發(fā)現我國具有良好的可燃冰資源前景。   >>>詳細

 
 
 相關鏈接
· 我國第一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正式入列
· 我國第一艘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正式入列
· 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鉆獲"可燃冰"
· 我國可燃冰深海探測技術孔隙水原位采樣取得突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zhí)法監(jiān)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guī) 央企在線 新聞發(fā)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