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連日來,兩會會場內建言獻策氣氛逐日升溫,代表委員們群策群力,共謀發(fā)展。放眼全球,海外媒體、專家學者也在持續(xù)關注中國兩會,并聚焦中國積極推進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在“焦點新聞”版面報道中國下調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認為這彰顯了中國政府準備減緩經濟增速以提升發(fā)展質量的決心。報道援引中外觀察人士的話說,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改革具體目標的明晰是亮點。
墨西哥通訊社5日報道說,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政府工作報告同時還提出增強發(fā)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xù)性。報道認為,中國政府將努力促進國內需求增長以減少對外國市場的依賴,并力爭在工業(yè)領域取得跨越。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日載文說,中國經濟過去10年的高速發(fā)展是以內部調整為基礎,并與外部調整協調并進的過程。在本輪經濟“再平衡”中,中國經濟需要的仍然是“內部再平衡”,并以此作為新一輪增長的基礎。文章認為,外部需求不振,事實上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改革的催化劑。
《金融時報》網站日前還登載日本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題為《中國兩會前瞻:立足民生》的文章,認為今年中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文章說,兩會重點仍將圍繞在穩(wěn)定增長、保障民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
法國《歐洲時報》日前刊登題為《中國兩會改革強音啟迪世界》的文章說,近年來,隨著在世界舞臺上“中國角色”日益“吃重”,兩會越來越受海外關注。文章認為,今年兩會的改革強音向世界詮釋出改革的要義,中國的改革之路是和平崛起的發(fā)展之路,對全新環(huán)境下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同制度國家都深具啟迪意義。
西班牙最大通訊社埃菲社日前報道說,今年中國兩會的主要議題將是中國必須進行經濟改革以轉變發(fā)展模式。此外,報道援引中國官方媒體的話說,改善環(huán)境和空氣質量、提高食品藥品安全水平以及完善基層衛(wèi)生服務體系都是提案比較集中的話題。
德國經濟研究所宏觀分析及預測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認為,中國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需采取更多行動來刺激消費,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西部省份發(fā)展。
亞洲第三大壽險集團友邦保險總裁杜嘉祺認為,中國政府擁有的政策工具和財政支撐可以給中國提供很大的經濟調控彈性。他表示,中國在當前世界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轉型中的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十分有限,可預測到積極的增長。
墨西哥自治技術學院研究員比阿特麗斯·加爾多基認為,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支持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起到了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經濟學者蒂姆·克巴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實力對世界許多經濟體影響重大。因此,中國內部必須更加強大,讓世人更有信心,確信來自外部的沖擊不會影響中國,這也將增強世界經濟的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