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王橙澄、趙文君)“很多中小學一學期就舉辦一次法制講座,關注的就是法制副校長有沒有來、有沒有照相、有沒有學生坐在下面。這樣的法制教育怎么能起到實際效果?”3月12日,在全國人大貴州代表團的一場小組會上,貴州大學附中校長郭子儀代表的話頭,引來代表們對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熱議。
“現(xiàn)在不少學生法律意識淡薄,什么都不怕,對法律缺少敬畏感。我們要建設法治國家,還是要從娃娃抓起,教育是關鍵。”郭子儀說。
“在特別是發(fā)達國家,每一個學生都能講出憲法是什么,法律概念很強。但在我們國家,除了專業(yè)的法律工作者,很多普通老百姓還不能講出憲法是什么?!绷邢瘯h的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孫華璞說,“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受到基本法律常識的教育,遵守、崇尚和敬畏法律,起碼要形成基本的概念和理念?!?/p>
“法制課理念是好的,但頻率要高些,一學期至少3次以上,內(nèi)容還要落到實處?!辟F州省黔南州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導楊鳳玲代表說。
“中小學法制教育不能再走形式!”郭子儀說,作為一個在中學工作的基層教育工作者,他認為,延續(xù)幾十年的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應該有一些調(diào)整,應明確法制內(nèi)容進入課程體系,由教育部門和法律部門共同擬定教材。
“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就是‘考什么學什么’,但是通過轉(zhuǎn)變改善教學方式,還是能讓法制常識從小就進入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從而提高下一代的國民素質(zhì)和法律意識,最終形成法治文化,推動建設法治國家的進程。”郭子儀的觀點,得到多位代表的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