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新華社記者 杜宇、周英峰、宋常青)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國家在安排財政超收收入時,其中一項支出就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債務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如何讓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徹底成為歷史,不再遺留呢?記者6日連線三位分別來自東部、中部、西部地區(qū)并擔任政府領導職務的全國人大代表,聽聽他們的意見。
江蘇代表:省級財政扶持,縣級財政逐步化解
來自江蘇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長姚建華說:消化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問題,是目前教育發(fā)展面臨的難題。
目前,江蘇省在調研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已經(jīng)開始采取措施,主要是通過省級財政扶持,縣級財政逐步化解,計劃通過5年的努力,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在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蘇南地區(qū),縣級財政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對于泰州這樣處于蘇中、蘇北的地區(qū),需要省財政的扶持。去年泰州教育投入,超過了財政收入的增速,義務教育不會形成新的負債。
要解決農村義務教育歷史欠賬,我覺得主要是壯大縣級財政,而這與當?shù)氐慕?jīng)濟實力有關。
河南代表: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加強監(jiān)管
來自河南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平頂山市長趙頃霖表示: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問題時間長、范圍廣、數(shù)額大,嚴重制約了義務教育進一步健康發(fā)展。
我們要認真組織調研,清查摸底,分清類別,并通過公開清查核實結果等措施鎖定欠債金額;多方籌措資金,建立化解債務的獎補激勵機制。調整支出結構,從我市一般預算收入、中央財政化解“普九”債務補助資金、教育費附加、社會和民間自愿捐資贊助等渠道籌集償債資金。
還要加強“化債”全過程的監(jiān)控。在做好清理核實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債務的來源和用途,逐筆登記造冊,建立債務臺賬和債權債務數(shù)據(jù)庫,實行動態(tài)管理和定期報告制度,堅決制止發(fā)生新的農村義務教育債務。
這項工作涉及財政、教育等多個部門,我們將進一步組織協(xié)調各部門形成合力,使整個“化債”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同時,加強政策宣傳,接受群眾監(jiān)督,爭取更好地為清理化解歷史欠賬工作服務,確保債務化解工作按照國家的要求,順利推進,圓滿完成。
甘肅代表:防止舊賬未清再欠新賬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肅南縣縣長安國鋒: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一個地廣人稀、山大溝深,海拔高、地域長,靠天然草場放牧的畜牧業(yè)縣。
在1997年,肅南縣基本實現(xiàn)了“兩基”目標。當時的“兩基”還是處于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平。但僅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縣級財政就產生了1500余萬元的欠債。2006年,開始實現(xiàn)“兩免一補”政策,全縣義務教育階段4000多名學生基本全部覆蓋。
從1997年至今,縣級財政采取各種辦法,將1500余萬元的“兩基”教育欠賬還了200多萬元。但在這期間,因為集中辦學、鄉(xiāng)鎮(zhèn)學校建設教學樓等原因,目前當?shù)乜h級財政教育方面欠賬實際達到1700萬元。
中央采取的兩免一補等一系列措施對于西部貧困縣區(qū)發(fā)展教育起了大作用,極大減輕了農村農牧民的教育壓力,是使家長、學生和地方都受益的好政策。今年將全面實施的城鄉(xiāng)免費義務教育,更是受到廣泛支持和歡迎的惠民政策。
今后,要繼續(xù)加大對學?;窘ㄔO的投入力度。盡快消化“兩基”欠賬,防止舊賬未清再欠新賬,使教育工作能夠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