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熊爭艷、高風)一位孕婦剛在街道有關部門登記,推銷各種婦幼用品的電話便紛至沓來;一車主剛辦理了新車入戶,保險推銷員便拜訪到了家門口;一個人剛到電信部門申請了一部固定電話,房地產中介便打電話詢問何時賣房子……面對個人信息被大量披露和濫用的局面,全國政協(xié)委員彭磷基建議,盡快給個人信息撐起“保護傘”。
彭磷基委員說,目前個人信息的泄露和濫用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手機短信騷擾無孔不入,企業(yè)老板、當紅明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在網上泄露的事情屢見不鮮。
“如果說這些個人信息泄露主要還局限于‘推銷產品’一類經營活動,那么套牌車則將個人的信息盜用復制發(fā)揮到了極致。”彭磷基委員說。
近年來,全國各地媒體不時報道有車輛被他人非法套牌使用,車主蒙冤受罰的事情。在有的交警現場抓獲的非法使用套牌車個案中,套牌車的車型、車身的顏色、車牌、行駛證,連發(fā)動機、車架號竟然與真牌車一樣,甚至就連套牌車輛車身打上的車架碼,也和車管所存檔袋里存放的一模一樣。人們紛紛議論,究竟誰有那么大能耐,能得到這么準確的車輛資料?資料又是從何泄露的呢?
彭磷基委員說,老百姓向有關單位提供個人信息是基于辦事的需要,或根據業(yè)務部門的要求而提供,是對這些信息部門的信任。
“如果個人信息在公共管理部門都無任何保護措施,我們還能信誰呢?”他指出,目前我國現行法律中還沒有關于個人信息的專門規(guī)定。
彭磷基委員建議,盡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性法律法規(guī),明確界定個人信息的保護范圍,同時規(guī)范企業(yè)、個人、權力機構采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明確無論是經營商家還是公共權力機構,都應該正當使用公民個人信息,而不是將個人信息公開或出售。他還建議對公共權力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實行信息管理責任制。
他同時提醒大家,應加強對個人信息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