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劉宏鵬)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4日的民族界委員討論會上,一些來自西部地區(qū)的委員提出,國家應加大對西部中小學教育的扶持力度,為當地人才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縮小東西部差距要“從娃娃抓起”。
馬國超委員說,由于地處偏遠、經濟落后,西部中小學現有的教育資源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他在青海省的一所鄉(xiāng)小學,看到了讓他深感震驚的一幕:一年級到四年級共用一間四處漏風的教室,晚上,孩子們將課桌拼到一起、放上鋪蓋就將教室變成了寢室。大冬天里,有的孩子竟穿著磨得只剩下半截的鞋子……
“這樣的地方,你能指望什么樣的老師來教書呢?沒有合格的老師,就培養(yǎng)不出合格的學生。這樣一來,西部與東部地區(qū)未來人才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瘪R國超說。
來自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莫尼·塔布力地委員說,在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政策支持下,當地孩子已能夠免費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由于當地中小學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其教學質量遠不能與內地省份的學校相提并論。
馬玉祥委員是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院長,他認為要縮小東西部發(fā)展上的差距,縮小中小學教育差距是“治本”之策,國家有關部門應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支持西部地區(qū)的基礎教育建設。
馬玉祥說:“說到底是政策和資金問題。以大學生支教為例,鼓勵大學生到西部農村支教,光談艱苦奮斗是不行的,要考慮他們支教后的就業(yè)出路問題,提高他們的支教待遇。這樣,大學生支教活動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